不過,杜甫比一直被關押、後來還被迫擔任偽職的王維幸運,他藉機逃出了長安,並順利到達靈武,於至德二年(西元七五七年)五月十六日被唐肅宗李亨任命為左拾遺。
而政治專家Azmi Hassan認為,中國的焦慮源自於馬來西亞2018年大選中,親北京的國民陣線被被現任總理馬哈迪的希望聯盟擊敗。總編Wong Sai Wan表示「沒有人收錢」,他說,「我想平衡就是要把另一方的觀點帶出來,沒有任何位置可以見到真實情況。
「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在中國不僅沒有受到虐待,反而享受了比漢族民眾更優厚的政策和社會福利。這篇名為評論〈關於新疆,西方媒體不會告訴你的真相〉宣稱,中國致力於保護宗教自由,重視少數族群的權益,並舉例,新疆平均每530位穆斯林就有一座清真寺,比例甚至高於比土耳其。Malay Mail仍然捍衛自己的決定,並表示這是為了平衡報導。一個推廣伊斯蘭相關知識、可稱為智囊團的組織伊斯蘭復興前線(IRF),痛批這些媒體「著迷於發表關乎中國正面形象的任何事物「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在中國不僅沒有受到虐待,反而享受了比漢族民眾更優厚的政策和社會福利。
有一名用戶在Malay Mail的推特上,質問「他們付給你多少錢?」也有用戶生氣的在The Star的推特推文表示「以你們為中國政治宣傳為恥」。「政府應該要求中國允許獨立觀察者如記者、倡議者去調查這些關押營區,且可以做任何調查、問任何問題,已提交報告給馬來西亞政府。例如親人原本能料理一桌豐盛的年夜飯,現在卻變得困難重重。
親人來拜年很開心,但家屬最好事先溝通,幫助親人了解失智者狀態。湯麗玉表示,年節時可觀察親人是否有失智症早期徵兆。讓熟悉的照顧者來安撫其情緒,或讓失智者做喜歡的活動以轉移注意力出門在外若需要上廁所時,務必有家人陪同,切勿讓失智者獨自等候。
如果身分證照片很久沒更換,過年前一定要協助失智者更新身份證上的照片,以利走失時,警察透過人臉辨識系統確認失智者身分。許多失智者平時規律參加社區活動,以致過年時也吵著要上課,造成家屬極大困擾。
當失智者出現不安情緒時,請減少人和環境的刺激,安排安靜舒適的空間。家屬及親人要常相互提醒,體諒失智者是生病了,包容其脫序行為,千萬不要糾正或爭辯。出門前先拍下當日的照片,衣服和背包也放入聯絡資料,以利走失協尋之用。因此建議家屬預先安排活動與照顧人手、更新身分證照片,做好充足防走失準備。
讓熟悉的照顧者來安撫其情緒,或讓失智者做喜歡的活動以轉移注意力。或個性大幅改變,經常懷疑東西被偷或配偶外遇。拜年時,親友應主動向失智者自我介紹,避免用猜猜我是誰的方式來「考」失智者。親人來拜年很開心,但家屬最好事先溝通,幫助親人了解失智者狀態。
例如親人原本能料理一桌豐盛的年夜飯,現在卻變得困難重重。也有親人來拜年很開心,但親人要離開時也想跟著「回家」,而發生爭執。
失智者因認知功能缺損,以致對環境改變的調適比一般人弱。年節是引導失智者分享生命經驗的好機會,家屬可在失智者還有表達能力時,共同引導失智者講古早故事。
湯麗玉表示,年節時可觀察親人是否有失智症早期徵兆。湯麗玉提醒,年節期間帶失智長輩外出,應安排兩位以上家人陪同,相互支援以降低走失風險,人多的地方更要手牽手一起走。文:詹舒婷(NOW健康) 台灣失智症協會指出,年節期間是失智者走失的高峰,且在寒冬中走失,意外風險更高。亦可準備愛心手鍊、愛心布標、衛星定位器等預防走失工具。放下期待、理解需求丶順著失智者、多多鼓勵讚美他,以活動或美食轉移注意力,才能平安過好年。若發現家人出現失智症的早期徵兆,可摘要記錄並至神經科、精神科之記憶門診或失智症門診就醫,或尋求各地失智症共照中心之協助,也可於上班日撥打失智症關懷專線:0800-474-580(失智時我幫您),進行進一步諮詢。
另外,孫子們是引導失智長輩的得力助手,家人可多安排祖孫同樂活動,例如讓失智者指導做年糕或打毛線、幫長者錄影等。因此,過年期間產生令家屬困擾的行為反應是可以預期的。
此外,失智者過年時回到老家或見到熟悉的親人可能會很開心,但也可能出現認不得親人、重複拜年、重複準備年菜、走失等狀況。此外,進食年糕時也要留意,避免發生噎食意外
經使用類固醇後,出現變胖、青春痘等副作用。Photo Credit:照護線上 發炎性腸道疾病的診斷較複雜困難,醫師會先評估患者症狀,再透過胃鏡、腸鏡確認是否有較典型的克隆氏症、潰瘍性結腸炎症狀。
克隆氏症病友飲食是否有需特別注意的地方? 陳家昌醫師建議,若發炎狀況嚴重,飲食須特別注意,應以低渣飲食為原則。陳家昌醫師分享,曾有個20多歲女性患者出現腹痛、血便等症狀,起初以為是痔瘡,後來因症狀反覆出現,做了腸鏡才發現是發炎性腸道疾病,服用一段時間的免疫調節藥後,症狀曾一度改善。克隆氏症患者若覺得視力模糊或眼睛不適,應保持警覺盡快就醫,檢查是否有眼睛病變,如虹彩炎、葡萄膜炎等,及早預防才能避免失明的風險。症狀較輕微的患者,服用免疫調節藥物即可。
類固醇是醫師蠻常使用的藥物之一,效果不錯且快速,但類固醇不能長期使用,通常使用於急性期。而後她未定期追蹤,直到某次嚴重血便、腹痛、發高燒才再度就診,腸鏡檢查發現已是嚴重發炎,需住院治療。
各藥物的機轉不盡相同,每個患者發炎程度也不同,故醫師會依患者狀況進行調整。若積極配合治療,大部分患者可像一般人正常生活。
克隆氏症通常好發於20~30歲年輕上班族以及40~60歲中老年族群兩階段,但各年齡層亦可能發生。台中榮民總醫院胃腸肝膽科陳家昌醫師表示,目前克隆氏症病因仍不清楚,可能與遺傳、免疫系統、腸道菌種等因素有關。
克隆氏症是否可能痊癒?目前有哪些治療方式? 陳家昌醫師解釋,每個病患疾病表現皆不太一樣,有些患者出現過一次嚴重的發作後,會有很長一段時間好好的,感覺上似乎痊癒,但後來仍可能會再次發作。肉類應選擇較嫩的肉類,避免油炸、太硬。Photo Credit:照護線上 克隆氏症治療不外乎內科藥物治療跟外科手術治療,藥物則是免疫調節藥物,如免疫抑制劑、類固醇等,有些患者可考慮使用生物製劑,原則上都是為了調節免疫系統。水果及蔬菜,盡量選擇纖維質較低或打成汁。
有些患者狀況可能一直都不太好,持續有輕度發炎狀況,一直不太舒服。日常生活須注意什麼? 陳家昌醫師提醒,患者應定期回診追蹤,積極配合醫師調整治療策略,不少患者剛確診時都會有些半信半疑,用藥一陣子後就感覺改善很多,覺得「應該好的差不多了,不用再吃藥了吧」,過了一段時間再回診通常就會發現疾病再次惡化,且這類案例屢見不鮮。
因腸道發炎會變得狹窄,若食物太硬、太大,不好消化,會造成患者不適。一些刺激性的食物,如辣椒、胡椒、大蒜等容易刺激腸道引起疼痛。
如果患者已控制得很好,無發炎狹窄的問題,基本上飲食上無特別限制,但易產生病菌的生食類仍需避免。有些患者起初較嚴重,需直接使用生物製劑。